壹菲花艺学院
COLLEGE
权威大师班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6-12-05 10:35:45 浏览次数:5279
追溯朱永安与苏州的上一次“邂逅”,已是三年前的那场零交会表演,主题“刚柔交锋,花艺新主张”,七个作品,均以沉稳内敛、严谨苛求的品性,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认可与感动。
时隔四年,朱永安将于2018年4月再度来到苏州,走进姑苏古城,为大陆地区的花艺学子们带来一场《高级商业花礼与花艺软装设计》的教学课程。
或许时日尚早,但,值得静待……
苏州之于朱永安
Suzhou & Yung-An, Chu
提及苏州,便是小桥流水、白墙灰瓦,抽象于恍如隔世的梦,具象于点、线、面的糅合,这种糅合中带有刚劲、存有柔媚,仿佛一念之间,却又百转千回。
三年前,朱老师曾夜游环城河,不知两岸的姑苏美景,是否令他动容,更不知明年的再次邂逅,会否生发新的灵感。
因为苏州太美,许是幽幽的湖水,划出阵阵涟漪;许是古老的弄巷,传出悠扬的琴声;许是油纸伞散发的淡淡香气,许是一阵细雨,划过屋檐……
这一切有关美的形容,信手拈来,仿佛早早烙印在每一个读懂苏州的人心中。诚如朱永安眼中的花,绝非肤浅的美,而是智慧的美,“花,不在乎寿命有多长,而是烙印在我们心里的生命。”
大师心中的花,似乎是抽象的,而恰恰是抽象的,才是需要穷尽一生,去追寻的。
还记得唐寅(即唐伯虎)的那首诗吗,“桃花坞里桃花庵,桃花庵下桃花仙。桃花仙人种桃树,又摘桃花换酒钱。”
这位江南才子逐梦一生,却历经坎坷,很难说,他追到了什么,因为现实中的他几乎一无所有,但事实上呢,对于艺术的造诣,对于自然的真谛,他,无人能及。
九个月后,朱老师将故地重游,并将在唐寅曾留下足迹的桃花坞大街的某一处,创作、讲学,传授他的花艺技能及设计美学。
朱永安之于苏州
Yung-An, Chu & Suzhou
朱永安接受采访时曾说道,他讲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除了技巧、战胜技巧,最终找到自己,用自己的生命,透过花材去谱出自己人生的灿烂。
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苏州新博物馆,这是大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,粉墙黛瓦,移步换景,它又是珍藏着悠悠千古的现代盒子,建筑大师深藏内心深处的故乡情怀……
贝聿铭说,这是他最美的“小女儿”,这是他的生命之作。
他曾亲手排布竹子的疏密,他曾亲自过问一处鹅卵石的大小、他曾较真石头本身的墨色几分……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极致苛求、煞费苦心。
真正的大师皆如此,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,把容易的事做到不留一丝瑕疵。
2014年零交会上,朱永安老师提前两个月在台湾制作架构,提前7天到达苏州壹菲花艺学院准备相关工作,提前一天在表演舞台彩排,更是很早之前就对作品进行了详细规划与设计——
作品架构全部由他亲自操刀制作;选择花材时,走遍整个花市,每一朵花的朝向、长度和开放度都是他考量的关键。甚至在从花市返回的路上,他依然在对作品设计进行修正。
感谢朱老师,将其毕生所学带到苏州、带到壹菲,相信苏州,亦不会令他失望,必然留下永恒、深刻的回忆……
2018.4.10-4.14
中国·桃花坞·壹菲
不见不散